您的位置 首页 > 减肥瘦身

医美行业风云录:揭秘行业背后的江湖纷争

“未来这三五年,医美行业一定会经历大洗牌。”这是她的判断,也是行业里的普遍判断。整个行业还在热热闹闹地往前走,但其中的企业却是少数欢喜多数愁,近一年更是过得凄风苦雨。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各方的观察结果都是“一大半企业都在亏钱”,这个数字可能是七成。

旧玩家的出局,也是毛志芳们的机会。“新旧转换,同时也是优胜劣汰。”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面部年轻化分会会长李勤说,这是必经的市场阶段,也是推动行业回归理性、持续向好的最主要力量。

医美江湖,未来谁主沉浮?在各方的猜想中,有医生品牌、医生联盟的一席之地,“在成熟市场,医生品牌是市场主体。”汉能创投高级经理傅炎冰说。另一边,三五家全国性连锁品牌已经是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中国的消费市场大、差异也大”,区域连锁也会是其中的地方霸主。

不过眼下,还没有谁有心思投奔门派。合规、提高品质甚至搭建管理体系,才是明白人的主要工作。“完全依靠广告、过度营销、没有核心技术的,管理不好现金流的可能都熬不过这个冬天。”伊美尔集团董事长汪永安说。

擦边球不好打了

毛志芳将自己要做的事总结为“双美”,简单说就是拿着医美资源去和生活美容院(以下简称“生美”)做整合。双美的门店里,既有生美服务、又有能做医美的空间。“生美能解决医美的获客难题,医美则为生美提供了升级服务。”

从2018年初开始的这一尝试,目前看起来是走得通的。仅在江浙地区,双美医疗就已经有了50多家店。毛志芳的契机,是这两年监管从紧,生美打医美的擦边球不好打了。生美也做“微整形”,打针甚至做手术,以往这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也是主要的赚钱渠道”。

但从2017年开始,这么做越来越难了。两年前,全国范围内开始整治非法医美,高压态势一直持续迄今。生美没有取得相关资质而有医美行为的,医美机构从业人员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甚至器械和耗材不合规合法的或者场地不合规,机构都会被处罚,被要求整改甚至停业、吊销执照。

公开报道的数据,仅过去一年多就查处了2700多起案件。其中被吊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或执业许可的有28家,有2家医美执业技能培训机构停业整顿。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合规的私人工作室、黑诊所无法生存,这在一线城市尤其明显。不仅生美,有资质的医美机构也都“收敛”了。“以前因为消费者有需求,有些医美机构还会用一些在海外合法但还没有引进国内的产品,但现在都停掉了。”一位整形医生说。

这为毛志芳寻求合作伙伴提供了便利。“以前是偷偷做、不合规地做,合作之后他们是公司股东,不仅有收入分成、还有增长红利。”毛志芳说,双美医疗要找的,都是在当地经营超过10年的生美机构,有稳定的客群、场地也足够大。这不仅解决了医美诊所执照申请对场地等硬件的要求,也保证了稳定的客群。

另一边则是生美的升级需求,他们的客人中有很多部分已经不满足于生活美容、想要借助医美手段。年龄和收入的增长,是这种需求的推动力。借力生美机构,双美医疗能将获客成本控制得非常低,“也就是促销卡的费用。”毛志芳说,也因此只要月均收入能达到10万,就能实现盈亏平衡。

这种好处占尽的事情,怎么可能没有其他人做?“迄今没有看到做的好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有业内大机构或者大资本进入,双美医疗的护城河又在哪里?所以毛志芳决定跑得快一点,她要在尽快在全国铺开1000家店。

连锁品牌的出路

按照毛志芳的计划,这些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理由是一二线城市已经很拥挤了。无论是以往的连锁品牌还是单体的医美大店,还没还没有把三四线城市看做是战略重心。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就是机会。在这类地区,医美供给出现了“真空”。比如江苏的某些县级市,“双美医疗是当地的第一家合规机构”。毛志芳说,并不是没有需求,当地人为医美买单的意愿甚至更强。仅此一地,双美医疗就开了五六家店。

不过现在品牌们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下沉已经是个趋势。”美呗创始人、CEO龚连胜说,比如江浙沪就是品牌们的重要扩张目的地,“取决于当地的消费能力。”而据珈禾美容整形医院院长成霞观察,可操作、容易扩张的“轻医美”是下沉的主要品类,大型医院、手术中心还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呈现两极化的分布。

行业性的寒冬,又给毛志芳提供了时间窗口,很多连锁品牌对于下沉、区域扩张,“不是没钱了就是更谨慎了”。在医美行业呆了十多年的成霞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有大型连锁品牌裁员、降薪。“这个冬天,可能会有一半的机构熬不过去。”汪永安判断,也就是最近这两三年的时间。

对于其中还没有生存压力的机构,则开始考虑“往后怎样能过得更好”。行业里的头部机构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摆脱高收入、高营销,高毛利、低利润的魔咒,再拼广告可能大家都得死。去百度化或者降低对营销的依赖是首要任务。不然,不仅日子难过,还可能因此频频受罚。

在国内医美行业中,营销成本能占到总收入的三到四成,导致即使有超过70%的毛利润,医美机构的净利润却只有10个点左右。而香港上市的医思医疗集团(02138.HK)的营销成本,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还不到10%。

在成霞的理想中,医美就该不用做广告、光靠口碑就能运营。“从营销转向经营,把客户当做资产”的理念,也开始倒逼机构尊重专业、重视技术。一些品牌机构开始延揽三甲医院的医生出任各地分院的院长,同时在内部搭建医生的资历梯队。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美莱集团设立了“首席品质官”。不过接近人士表示,这个职位的招聘并不顺利,“他们最终请了个跨行业的人”。

在连锁机构中,美莱被认为是走得比较超前的。一个佐证是,“他们的门店在进入一个新区域后,能在很短时间内做成当地的头部机构。”上述接近人士说,而且营销成本也能控制在十几个百分点。这背后肯定是有一套体系在支撑的。更多的连锁机构也在追随这种脚步,“不再追求每年30~40%的增长”,转而去打基础。

连锁品牌的另一个尝试,是转而“寻找我是谁”。比如一家总部在上海的品牌机构就更加专注在高端市场上,“一个双眼皮手术,在其他地方一两千块钱就能做,我们这要二十万。”这家机构人士说,就是因为做完后很短时间内就能复原。跳脱出同质化竞争,医美其实还有很大的市场。

上市公司的进退

毛志芳的计划,还有个竞争者,那就是上市公司。

这几年,医美受到了众多上市公司的青睐。不仅相关企业在切入医美市场,比如双鹭药业(002030.SZ)旗下的舒颜品牌主打的就是玻尿酸;华东医药(000963.SZ)不仅代理了韩国伊婉玻尿酸,还在2018年收购了一家英国的医美企业。

没有直接关联的上市公司,也在跨界进军医美市场。其中最有名的,是苏宁环球(000178.SZ)和朗姿股份(002612.SZ)。2016年苏宁环球发力医美,不仅投资了韩国ID健康集团,还在国内收购了美联臣、广州妍雅等多家医美机构。截止2017年底,苏宁环球在全国有13家医美机构。也是在2016年,朗姿战略收购韩国梦想集团(DMG)30%股权,进军医美市场,这两年又陆续收购了米兰柏羽、晶肤和高一生三个品牌。

就像所有的业内人,毛志芳也认为,产业资本入局是好事,“但做医美光有钱是不行的。”要是抱着太高的期望跳进来,难免会很失望。

上市公司试水医美的以前有,“比如恒大、国药、华邦等,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做空调的奥克斯也有过医美投资,不过很快就抽身而去。即使苏宁环球,相比之前几年的高调,最近已经不再提医美了,这两年没有新的投资或并购就是最好的案例。在财报中苏宁环球对这块资产也只是一笔带过,只说在规范标准、整合资源。

也还有新的上市公司跳进来,比如奥园集团(03883.HK)。这家公司总部位于广州,主业是地产,但2018年也开始做起了医美生意。当年9月,其旗下的奥园健康与韩国吉纽思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奥悦医美引入了韩国模式。

“进展缓慢。”据接近人士透露,奥园方面也意识到了,韩国模式未必适用于中国。“奥悦医美在广州的选址、门店面积、人群定位都有很大的问题。”上述知情人士说,处于初期客流不够,等到成熟了又没有足够服务能力的尴尬境地。“产业资本做医美,总需要交些学费。”汪永安说。不过截止发稿,奥园方面未对相关问询给予回复。

对此,赵衡也深有体会。几年的实践后,他说:“医美的实际运作要比设想的难多了。”相对于完全跨界,朗姿的女装业务与医美客群之间还有一定的重合,“都是追求美的业务”。他们此前曾尝试在医美机构中开设专卖店,据说效果非常好。

在医美行业里,朗姿也被认为是上市公司做医美最像样的。2017年3月,朗姿医疗成立,专门运营朗姿旗下医美资产。今年8月,上市公司公告将发行股票,用于从大股东申东日等手里购买朗姿医疗41.19%的股份。收购完成后,朗姿医疗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朗姿称,这是为了深化在医美板块的战略布局,他们坚决看多这块业务。

即便如此,朗姿的医美业务也同样面临着增厚利润、更好活下去的问题。在其模拟财报中,2017年和2018年朗姿医美的收入分别为3.67亿元和4.93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只有4851.9万元和6077.2万元。

但无论是确定战略、重整管理到具体门店管理,对他们而言也都是挑战。从大学毕业一直在做医美的毛志芳,反而认为自己更知道怎么回答这些问题。

医生创业可能吗?

不过医生,对毛志芳而言也是个大问题。

她想要的医生,“要执业满5年、要小于45岁、不要公立医院出来的”。这样的人,她开的价钱,是月薪12万到15万。

整形医生的收入,在所有医生里都算高的。这部分是因为稀缺。按照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统计,我国医美行业的合规职业者大约有17000人,“每个正规机构都配不到1个”。但在李勤的记忆中,2015年之前行业的平均薪资并没有那么高。这一年,医美市场的发展忽然爆发,大量的机构涌进来,供需不平衡之下,“连一些年轻医生都非常敢要价了。”这也是医美区别于传统医疗的一点,它更早地市场化了。

高年资的医生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而对于医美机构而言,这直接表现为“医生”这一项人力成本地快速爬升。到今天,给医生的薪资已经是仅次于营销的第二大成本,能占到总收入的近三成。“这个行业大夫挣钱、咨询师挣钱、护士也挣钱,唯独医美机构老板不挣钱。”业内人士调侃说。

过去三四年持续的高薪资之后,毛志芳说,“现在要找合适的医生倒也不难了。”因为其他科室的医生大量转向了医美领域,比如骨科、甚至脑外科。“他们都有外科基本功。”李勤说,不过还需要塑性、审美等的培训。

但后续还有挑战,怎么能留住这些医生?“相对于机构,医生对消费者的粘性更强。”汉能创投高级经理傅炎冰说,一个医生在积累了一定的客源后,如果选择离开,就可能会带走很大一部分客源。这在医美领域容易发生,也因为轻医美或者一些小手术,“一两个医生加几个护士就可以完成”。

医生品牌或者医生联盟,在成熟市场中是医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种形式在中国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李勤认为,医生们自主创业,这类机构的运作更接近医疗本质,“不完全追求收入、更不容易倒向过度医疗。”

龚连胜也认为,这类专业工作室往往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定位,不需要很大的客群,甚至不需要很大的知名度,“实际上运营更有效率。”在成熟市场,医生品牌不仅有口碑,而且往往是自己专业领域里的标准制定者。尽管还是少数,不过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类机构,比如联合丽格。

毛志芳说并不担心这一点。“能创业的医生是少数。”毛志芳说。但在实际操作中,毛志芳的做法,是把医生与客源隔离。客源的管理集中在公司总部,而医生只负责手术或注射。

“医生从医院走出来独立执业,能否活下来,要看经营诊所的能力、有没有重组的资金、有没有持续获客的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甚至学术能力等。”汪永安也说,大部分医生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能力。龚连胜也认可,医生品牌或联盟在医美领域还处于萌芽期。“目前还缺乏一系列的配套”,比如日间手术中心,比如第三方的运营、营销机构等。

医美的互联网平台,也有意推动医生品牌的产生。新氧在今年的白皮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百万医生”。借力互联网工具营销和获客,在新氧平台上就有423位医生年交易量超百万,他们的平均营收是203万。

另一个推动者,则是品牌机构。比如伊美尔,就想做一个新平台,让医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培养出独立职业的能力,甚至在独立后提供从供应链、经营管理、培训等的帮助。“我们想做行业的整合者。”汪永安说。

用户评论

孤败

这个标题太吸引人了!最近朋友圈都在讨论医美的趋势,我也感觉医疗美容行业越来越热闹了,但安全问题让人焦虑不已啊。到底谁在掌控着这份“江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罪歌

我一直觉得医美要看口碑和资质,而不是被各种宣传噱头迷惑。选择正规的医院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做诊疗,才是最稳妥的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说得真好啊,很多时候明星带来的流量会掩盖本质问题,我们普通人还是要擦亮眼睛,不要贪图便宜去不正规的地方。安全第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野兽之美

其实医美不是一件坏事,每个人都有追求美丽的心理,重要的是合理选择,做一些微调吧,整容这种东西还是要谨慎对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墨断笺み

对,我身边也有朋友做了填充和瘦脸针,效果确实很不错,但后期护理和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医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做好长期规划!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年何念

江湖?哈哈,现在医美行业竞争激烈,各种机构和医生都在争抢顾客,很多宣传广告真让人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我可不信这些虚假宣传,选择医美一定要看数据和真实案例,不能光看着图说话。多方咨询,对比不同医院和医生的方案,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说来也巧,我前段时间去做双眼皮,结果遇到了坑爹的医生,术后眼睛肿胀发炎,差点把我的青春毁了!这件事让我明白,医美江湖真的乱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现在确实有很多不正规的机构和医师在混淆视听,散布一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所以说做任何手术都需要谨慎,一定要仔细研究医院的资质和医生的经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世晨晓。

我同意这个观点,医美行业需要监管,才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调查力度,打击虚假宣传的现象,让医美行业回归正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原

其实我觉得,医美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只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就不会有任何风险。重要的是理性看待自己的需求,不要被一些营销手段所诱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我之前做过激光去痘印,效果还不错。但的确像你说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做任何手术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了解,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医生选择很重要啊!我也是在朋友推荐下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医院,术后恢复得也不错。我建议大家朋友之间互相推荐,才能找到真正安全的医美机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志平

说实话,我觉得医美现在越来越商业化了,有些广告词说得太夸张,让人误以为做完就能改变命运一样,“谁的江湖”?其实就是金钱控制着一切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最近看到很多网红博主分享自己的医美经历,感觉他们说的好像做一次手术就会轻松变成模板身材一样。我觉得这很不现实,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不要轻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我赞同这句话。医美确实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领域,不能盲目追求美丽而忽视自身的健康安全。每个人的面部骨骼和肤质不同,做手术前一定要做好充分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对,现在网红、明星的影响力太大了,很多人被他们的美貌所误导,去追求同样标准的“完美”形象,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 真正的美来自于自信和健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