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玻尿酸低投入高回报:仅需19元成本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众对美的渴望,即将催生出两家主营玻尿酸的上市公司。近日,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已经在科创板完成提交注册,引人关注的是这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超高毛利率。
招股书显示,2018年,华熙生物的净利润达4.24亿元,昊海生科净利润达4.55亿元。2016年-2018年,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均维持在75%以上。2018年,昊海生科的玻尿酸产品毛利率更是高达93.26%。
玻尿酸本身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真皮层组织中的透明质酸,负责储存水分,让皮肤看起来饱满。注射型玻尿酸用于去除皱纹、解决面部凹陷等问题,但只能维持约6-8个月。中信证券研报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透明质酸美容针将成为一个1000亿元级别的市场。
那么,具备高毛利率、高“复购率”和巨大市场空间的玻尿酸,是一门躺赚的好生意吗?
多位业内人士对燃财经表示,玻尿酸上游厂商基本能拿到稳定的高利润,是因为目前市场上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产品较少,基本形成了垄断,而微整形又是一个门槛低、效果好、风险小又广受欢迎的医美入门级标配项目,市场空间巨大,有资质的厂家确实能躺赚。
而到了下游的医院和医美机构,市场定价参差不齐,既有毛利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暴利定价,也有以成本价推出、拿玻尿酸项目用于引流的情况,具体要看机构对于玻尿酸项目的定位,不一定都能获得暴利。
抢夺科创板“玻尿酸第一股”
玻尿酸的学名叫透明质酸,临床用途包括骨科、眼科、烧伤、内镜手术等,由于其广受认可的填充效果和兼容性,近年来逐步被用于护肤品及微整形美容项目中,玻尿酸填充下巴、丰唇、隆鼻、填充太阳穴等,已经成为各大医院和医美机构的标配。
目前,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获批上市的注射用玻尿酸产品有23种,归属于14家企业,包括6家进口企业和8家国产企业。报告显示,从销量来看,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和爱美克位列国产品牌前三位。华熙生物有自己的玻尿酸品牌“润百颜”,昊海生科旗下品牌为“海薇”和“娇兰”。
尽管这两家公司的方向有所区别,但它们都展现出很强的盈利能力和高毛利率。
华熙生物主要生产玻尿酸原料产品,号称全球最大玻尿酸生产商。弗若斯特沙利文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总销量达到500吨,华熙生物产量近180吨,占比近36%,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60%。昊海生科在玻尿酸眼科医疗领域具有优势,主要发展医用玻尿酸和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系列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8年,华熙生物的主营业务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54.90%;归母净利润达4.24亿,同比增长90.7%。2016-2018年度,其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77.22%、75.40%和79.94%。昊海生科在2018年实现营收15.58亿元,净利润4.55亿元,近三年来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是83.5%、78.75%、78.51%。
昊海生科还在招股书中披露了玻尿酸产品的平均单价和成本,2018年,该公司一支成本为19.22元的玻尿酸产品,销售单价能达到285.35元,毛利率高达93.26%,堪比茅台。
昊海生科玻尿酸产品单价和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在推出之时,企业的科技含量就被放在首位,而这两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均少得可怜。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度,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96.3万元、2571.85万元及5286.59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仅为3.27%、3.14%和4.19%。昊海生物的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725.54万元、7633.23万元和9536.97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49%、5.64%和6.12%,均明显低于行业标准15%的“红线”。
对此,华熙生物对燃财经表示,生物科技属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大、毛利率高是生物科技企业的特点,华熙生物通过二十余年的投入,在透明质酸原料领域已经建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产业链优势,毛利率得以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技术成熟阶段,已不能完全只看其研发投入占比,而忽视其研发成果。
华熙生物还提到,除费用化的研发费用外,公司在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技术储备相关的研发投资,在财务中未进入研发费用核算。2016-2018年,公司研发支出合计值累计约2.38亿元,这已远超科创板申请标准中15%的研发费用占比的相关规定。
一支玻尿酸的加价之路
上游厂商获得了超过70%的毛利率,但对于终端买单的顾客来说,还要再经历下游的医院和医美机构的新一轮加价。
深圳万海格华咨询统计,2018年中国的玻尿酸医美终端市场的规模为37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到17%。从市场份额来说,韩国两家企业LG和Humedix占比39.5%,欧美企业占比35.2%,国内企业占比23.4%。
目前国内医美市场上的玻尿酸,乔雅登和瑞兰两个进口产品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国产玻尿酸在品牌口碑与功能效用上和进口品牌还有差距,但高性价比也使国产玻尿酸占据了一定份额。
燃财经联系到北京一位医美项目代理人员张静,对方发来了一份价目表。国产品牌润百颜和海薇的单价是3800元/支,进口品牌伊婉、瑞兰、法思丽、乔雅登价格在5800-12800元/支不等。她介绍,进口产品能维持的时间长一点,因此会有直观的价格差别。
当被问到价格为什么与出厂价相差这么大时,张静强调,“我们的医院是有资质的大型正规医院,保证正品,每天手术爆满,医生都是原三甲医院的医生。”
医美行业从业者晓雪对燃财经表示,她所在的机构,润百颜的进货价在500元左右,伊婉约1000元,乔雅登大概在3500元-4000元。 “进口产品的价格较高,一方面是税费的原因,例如,乔雅登如果从韩国医院拿,只要800元。另一方面,确实是进口玻尿酸塑形效果、维持时间更好更长,致敏性成分也少一些。当然,一些高价产品也存在外界包装、炒作等带来的附加价值。”晓雪解释。
如此来算,润百颜的进货价按500元计算,最终售价按3800元计算,美容机构的毛利率达87%。晓雪表示,她所在的机构,进货价800元/支的玻尿酸,售价达3000元,毛利率达73%。
而翻看医美平台新氧和更美上的医美机构,标价499元、599元、666元、799元的润百颜、海薇、伊婉玻尿酸不在少数,有的标明了限购一支,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的也有。
艾瑞咨询医美分析师高学贞分析,目前市场下游定价比较混乱,每家机构拿玻尿酸的定位不一样,没有一个所谓的平均水平,有些机构定价很高,利润自然也很高,还有一些用玻尿酸来引流,定价就低一点。
“定价低的机构目的是吸引顾客先到店,再去消费别的项目。这几年医美机构竞争激烈,只靠波尿酸利润比较低。”高学贞说。
为什么各个环节如此暴利?
受益于“颜值经济”,玻尿酸这个朝阳行业,因为具备高毛利率、多应用场景等特点,其潜力正在被不断释放。中信证券研报预计,到2020年,中国透明质酸美容针市场需求将增长至2000-3000万毫升,将成为一个1000亿元级别的市场。
在玻尿酸这门生意上,上游厂家能拿到70%以上的毛利率,下游医院和医美机构则要看具体的定价和对玻尿酸产品的定位。
为什么上游厂家能“旱涝保收”,拿到那么高的利润呢?
晓雪分析,其实玻尿酸生产的技术壁垒并不算高,但国家审核比较严格,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获批上市的注射用玻尿酸产品种类较少。
华熙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的医药级透明质酸钠原料产品在国内取得了7项注册备案资质,在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21项,并称其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玻璃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同时是国内第一家申请透明质酸钠作为新资源食品并获批的企业。
“玻尿酸的主要利润被上游药厂拿走了,因为目前国内上游厂家较少,基本被几家垄断,其技术和准入壁垒是主要因素,整个市场又是上升期,上游厂商的市场空间很大,”高学贞告诉燃财经。
可见,玻尿酸企业主要靠的是早期技术研发带来的资质壁垒。
到了行业下游,不同类型的机构玻尿酸项目价格差异较大。晓雪告诉燃财经,乔雅登是国内市场上最贵的玻尿酸,美容机构能卖到9800元-12000元/支,国产的玻尿酸售价为几千元的居多,乔雅登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普通的玻尿酸可能只能保持6-8个月。
她表示,行业的潜规则是市场价6000元左右的玻尿酸,进货价大约为1000元。如此高的溢价,主要卖的是美容机构和医师的资质,以及提供的服务带来的附加值。
至于市场上一些几百块钱“白菜价”的玻尿酸,晓雪表示这也很正常,美莱、丽都、美联臣等美容机构做活动时也会有580元/支、880元/支的价格。这些机构几近以成本价出售,主要是为了引流,因为现在广告投放带来的转化率特别低,也不能保证顾客进店。
“我了解到有的美容机构做干细胞抗衰老的医美项目,会把玻尿酸价格定得特别便宜,主要是为了转化客人。他们给每个销售人员定的业务指标是用户进店就得开至少2500元的单,不足的部分由销售人员补齐,以后还要将这些顾客发展成干细胞等其它项目的用户。”晓雪说。
“但这一行玻尿酸打得好的医生特别少,比如说打鼻山根要在骨膜层里面,起码得知道骨膜层在哪儿,也有不少人出了问题造成脸部肿胀的,还是要选择正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来打。”她说。
行业人士清远表示,玻尿酸成为引流工具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的价格成本可控,有多种价位的产品供选择,操作时可以只填充一个部位,也可以将一支的剂量分多次打,对于美容机构来说操作空间比较大。
“美业本来就是很暴利的,从美容美发到现在医美,都是靠卖技术赚钱。另外,玻尿酸是一个微整形项目,午休时间打一针,立马就能变美,所以特别受欢迎,需求旺盛。再加上如果是一些非正规的医美机构,人员也没有资质,就更加暴利。”晓雪说道。
行业数据显示,玻尿酸填充剂等项目在中国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中销售排名居榜首,下一步,医美在中国将迎来一波高增长态势。短期之内,玻尿酸这门生意前景依旧可观,只是由于其门槛较低,市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再加上医美的高营销成本,波尿酸可能也成不了长久的“摇钱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静、晓雪、清远为化名。)
用户评论
真是没想到玻尿酸竟然这么便宜!市场上那么多“高级”品牌,原来都是漫天要价啊。这种价格确实有点令人震撼,不知道医生们是赚的太多了还是我们都被忽悠了太久?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19元成本,然后卖到几千几万不等的价格,简直就是暴利!想想那些为了追求完美容颜而去打玻尿酸的人,是不是感觉被套路了一通?政府应该好好监管一下这种价格畸形的行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价格很便宜,但我还是要理性看待。毕竟不是所有的玻尿酸都一模一样,质量差异可能很大。还是建议大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不要只看价格,也要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和效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新闻真的是太眼开了!原来那些所谓的“高端”品牌,其实根本没有那么贵啊!看来以后我打玻尿酸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别再被忽悠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无语!19元成本,却能卖几千几万的价格,这样的商机确实太可笑了!希望国家能够加强监管,防止这种不合理的价格现象继续下去,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医疗服务。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价格让我有点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毕竟这么便宜的玻尿酸,质量肯定不能很高吧?为了追求美和安全,还是得好好选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玻尿酸的价格太贵了,想不到原来成本这么低啊。现在看来,很多品牌都是靠着营销概念忽悠消费者罢了。希望未来能出现更多透明、可信的醫療服务。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打玻尿酸本身就是一种风险,价格不菲已经是一种压力了。如果说成本只有19元,那这个行业简直是暴利之极,让人感到非常的不靠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一直在考虑打玻尿酸,但总感觉价格太贵,现在看来确实可以节省一大笔钱。不过还是需要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使用合格的产品,毕竟安全是最重要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這個新聞真讓我大開眼界!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注射玻尿酸,卻不知道原來成本這麼低!感覺自己被騙了很久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新闻让我感觉很不舒服。明明是医疗技术,却被商家变成了一个“暴利”的工具。这种行为让人感到震惊和愤怒!真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保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成本才19元,利润可想而知!市场上的一些假宣传简直不可原谅,那些高价玻尿酸产品简直是忽悠人!消费者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太 sensational 了。一个东西的生产成本仅仅是指原材料和制造工艺投入。上市价格还需要考虑许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推广费用、品牌溢价等。贸然说“暴利”有些片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希望这种价格透明的趋势能继续深入发展。消费者应该有权利了解产品背后的真实成本,避免被商家过度宰割。希望更多行业都能像玻尿酸一样公开透明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19元成本?这也太低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些高价品牌的宣传都是骗人的!我要去问问我之前打玻尿酸的朋友怎么回事,他们都花了多少钱!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新闻揭开了一个行业的隐秘真相。看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产品信息并不全透明,需要自己多方核实,理性消费。不能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19元成本的玻尿酸,我的感受就是价格战的结果也许会让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 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消费者选择的时候还是要谨慎!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